CGT产业链上游主要提供细胞生产全流程中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供应商。由于国内产业起步较晚,部分中高端装备与耗材仍然以进口为主,国内企业的细胞培养及开发工艺、离心提取、分选收集、洗涤浓缩等工艺技术与外资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国产厂商正积极全面布局,逐步打开进口替代空间。
中游为药物研发公司以及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商(CRO/CDMO),由于CGT药物研发与生产的技术标准要求高,平台搭建与技术迭代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因此大型制药公司和中小型科技公司更倾向于利用专业外包来降低成本,使相关CDMO行业率先受益,得到加速发展。
下游为细胞治疗的实施主体即三甲医院,一般医院提供临床平台,合作企业从事细胞的增殖、制剂研发,为医院提供细胞技术服务与支持或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
图3:CGT产业链图示
资料来源:和元生物招股书,知网,智银资本整理
CGT在研管线药物与市场情况:据ASCGT数据,全球3633项CGT临床试验中,2024项为基因治疗管线,包括CAR-T疗法在内的基因编辑,占比为55%;803项为不涉及基因编辑的细胞治疗管线,占比为22%。从全球CGT在研药物适应症分布来看,肿瘤和罕见病药物位居前列。
中国CGT药物临床在研管线约600项,除上市5款外,申请上市的3项,I期临床259项,II期临床233项,III期临床20项,批准临床26项,申请临床52项。其中,Ⅰ期临床占比43%,Ⅱ期临床占比39%,说明中国CGT药物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图4:全球CGT上市产品(2015-2022年)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丁香园
★ 研究最集中的靶点依次为CD19、BCMA、CD22、CD20、MSLN。
★ 应用技术最普遍的为CAR-T、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图5:主要成分类别分布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丁香园
★ 聚焦最多的适应症依次为实体瘤、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淋巴瘤、肝细胞癌、急性髓系白血病。
图6:适应症临床进展
免疫细胞疗法的主要类型包括CAR-T、TCR转导T细胞(TCR-T)、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其中CAR-T疗法是临床中的热门领域。截止目前,全球Ⅰ期临床的CAR-T药品有285项,中国133项;全球Ⅱ期临床的CAR-T药品有169项,中国100项。